• 八方风雨尽全力

    2011年01月27日

      抗日战争爆发后,老舍投入了全民抗战的洪流。他组织和领导了“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”,成为一个联络全国各路文艺大军的勤务兵;他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,成为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。在八年的时间里,老舍创作小说、诗集、话剧、曲艺、杂文等310余篇与抗战有关的作品,实现了他要“为抗战术尽全力”的诺言。

      老舍在武汉与来自各地的作家、知名人士和各党派领导人士共商抗日救国大业。1938年3月27日于汉口举行有500多位文学艺术家参加的“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”。邵力子、周恩来、郭沫若、冯玉祥等发表了讲话。老舍宣读大会宣言,任常务理事兼总务组组长。对内主持日常会务,对外代表“文协”至抗战胜利,老舍一直担任总会的领导工作。

      《抗战文艺》创刊于1938年5月4日,是文协会刊,抗战八年共出版77期。老舍共发表署名文章30篇,还以总务部主任的名义,写了25篇会务报告,通报协会的会务与财务情况。 从1938年至1939年上半年,老舍先后写出了六出旧剧、十段大鼓词、一篇旧文体小说、唱词和写作通俗文艺经验的文章。1938年11月出版了抗战通俗文艺作品集《三四一》,内收三段鼓词、三部抗日剧和一篇旧体文小说。1937年底冯玉祥邀赵望云等画家编辑出版《抗战画刊》,邀请老舍写唱词。至1940年共发表15篇唱词与小文,以宣传抗战为主题,以简明清楚为格调,1937年底,老舍、老向与何容住在武昌冯玉祥官邸。老向、何容编辑出版《抗到底》,老舍为主要撰稿人。老舍第一部抗战长篇小说《蜕》,在第4期开始连载,描写五位爱国学生参加抗战的经过。至1939年3月期刊停刊而中断,未能完稿。

      老舍以他深深的爱国心,投入抗战。他完全相信,胡絜青能抚养子女,支撑家庭。1938年夏胡絜青携带三个小孩自济南返北平,在北师大附中任国文教员,抚养子女,照顾婆母。武汉沦陷前夕,老舍随“文协”迁至重庆。1939年5月日本法西斯对重庆连续轰炸,5月4日下午警报后,老舍抱着正在写作的话剧《残雾》底稿钻进了防空洞。警报解除出来后只见满天都是红的,他在《五四之夜》中写:“这红光几乎要使人发狂,它是以人骨、财产、图书、为柴,所发射的烈焰。灼干了血,烧焦了的骨肉,火焰在喊声的上面得意的狂舞,一直把星光月色烧红。”

    TOP